1 概述
KBA127礦用隔爆型攝像儀(以下簡稱攝像儀))是基于光纖傳輸技術的攝像儀,能夠實時傳輸煤礦井上、井下工業電視圖像,對煤礦井上、井下主要生產環節、重要設備及關鍵崗位實施圖像監視,對現場的圖像、進行實時監控,以便對敏感事件進行快速反應。為煤礦安全生產、指揮調度提供直觀、可靠的手段。
本產品執行常州迪泰科特測控設備有限公司企業標準《Q/DM032—2010》。
2 適應的環境條件
a) 環境溫度: 0℃~+40℃;
b) 濕度: ≤98%;
c) 大氣壓力: 80kPa~116kPa;
d) 無顯著振動和沖擊的場合;
e) 煤礦井下有甲烷爆炸性混合物但無破壞絕緣和腐蝕性氣體的場合。
3 主要技術參數
3.1 防爆型式:礦用隔爆型,防爆標志為:“ExdIMb”。
3.2 額定工作電壓:AC 127V;
3.3 輸入視在功率:≤30VA;
3.4 水平清晰度:720線(50~300Lux);
3.5 灰度等級:優于8級(50~300Lux);
3.6 像素:最大200萬有效像素;
3.7 最小照度:彩色0.1 lx @ F1.2,黑白0.005lx @ F1.2;
3.8 紅外燈最大照射距離:不小于50 m;
3.9以太網光纖輸出口:1 路,單模光纖,光波長1310 nm、衰減系數為0.3 dbm/km。發射功率(-13~0)dBm,接收靈敏度-25 dBm,最大傳輸距離25 km。
3.10 輸出以太網口參數(在50~300 Lux)
a) 接口數量:1;
b) 接口形式:SC;
b) 光波長:1310nm;
c) 發射光功率:-13dBm~0dBm;
c) 接收靈敏度:≥-25 dBm;
d) 傳輸距離:≥25km。
4 主要結構特征及工作原理
4.1 外形尺寸及重量
a) 外形尺寸:(如圖1,直徑×長度)¢164mm×417mm;
b) 外殼采用不銹鋼材料,重量約5.0kg。
圖1 攝像儀外型圖
4.2 工作原理
本攝像機由外殼、鏡頭、CCD、光端發射板組成。外界景物的光線通過玻璃視窗進入鏡頭,聚焦在攝像頭的CCD 芯片上,由CCD 攝像頭輸出全電視信號,該信號經過較新的數字媒體處理專用芯片對圖像進行壓縮,經數字式光端發射板輸出光信號。該光信號可由光纖直接輸出。該攝像儀內部電路進行了特別的處理,以確保其性能。
同時攝像儀具有紅外夜視功能,配備了多顆紅外燈,在照度低或完全無光的情況下自動開啟紅外燈,為網絡攝像儀補光,使攝像儀在完全夜視情況下仍能對范圍50m 內的圖像進行監視、監測。
組成框圖如下圖2。
5 使用與接線
5.1 電源接入
打開攝像儀的后蓋,將交流AC 127 V 電源線通過隔爆喇叭嘴(A1尺寸,可以通過8mm~12.5mm電纜)引入攝像儀內部,接線時應確認輸入電壓與產品標稱輸入電壓相符。攝像儀外殼一定要按要求接地。
5.2 與光纜的連接
將SC光纖跳線通過隔爆喇叭嘴(A1尺寸,可以通過8mm~12.5mm光纜)引入攝像儀內部,使用跳線與光端發射機連接,跳線與光纜采用熱熔法連接,熔接好后的光纜放置于光纜冗余盤里保護好。
6 使用注意事項
6.1 接線前應斷開前級電源并明確接入電壓的類型,以免燒毀設備;
6.2 非專業人員請看清外殼上的“嚴禁帶電開蓋”提示,勿隨意檢修;
6.3 維修時應防止“失爆”,防止隔爆面的腐蝕,注意外殼緊固件的脫落及引入裝置橡膠密封圈的損壞。
7 故障處理與維修
常見故障處理與維修見下表1。
表1 常見故障處理表
序號 | 故障現象 | 原因分析 | 排除方法 |
1 | 攝像儀不工作 | 無127VAC輸入 | 檢查接線 |
電源的輸入保險絲損壞 | 更換同規格保險 | ||
2 | 無圖像或者圖像質量很差 | 攝像機接線衰減過大 | 檢查接線的距離或質量 |
攝像機損壞 | 更換攝像機 |
8 運輸、貯存
8.1 運輸
包裝后的攝像儀,在避免雨雪直接淋襲的條件下,可適用于水運、陸運及空運等各種運輸方式。
8.2 貯存
包裝后的攝像儀能在溫度為-10℃~+40℃,相對濕度不大于90%的環境中貯存12個月以上。
9 附件及資料(視具體情況)
攝像儀支架 1只;
使用說明書 1份;
產品合格證 1份;
裝箱單 1份;
光纖跳線 1根;
內六角扳手 1把;
保險絲 2只。